产品中心
亚游九游会:
央广网北京10月5日消息(总台中国之声记者李杨 江晓晨)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浙江嘉善西塘镇素有“纽扣之乡”的美誉,这里的纽扣加工制作历史已约百年,历经沉淀与发展,还逐步形成了以纽扣为核心,集聚拉链、织带等服装辅料的产业集群地。
西塘下辖的不少村落都因纽扣产业而被称作“纽扣村”,鸦鹊村便是其中极具代表性的一个。从承载民族文化的服饰点缀,到支撑一方经济的特色产业,当地如何把小巧的纽扣串联成产业链?
早上8点刚过,浙江嘉善西塘镇鸦鹊村的“6070连心扣”共富工坊里已经热闹起来。
村民赵玲英老人在这里做零工,她有20年在纽扣工厂做工的经验,加工各类纽扣对她来说驾轻就熟。
赵玲英说:“村干部叫我们老百姓都来,每天七点半过来,感觉很开心,还有收入。”
随着在共富工坊做工的老人持续不断的增加,今年,鸦鹊村新增了两个纽扣加工点,服务阵地从30平方米扩展到100平方米。嘉善县某服装辅料公司负责人腾流央介绍,他们公司是第一批向“6070连心扣”共富工坊提供灵活就业的企业。
腾流央说:“从去年10月份开始到现在,咱们提供了30万粒扣子订单。共富工坊让我们企业完成小订单、急单等较为方便,很及时地拿过来给我们供货,另一方面也给老人提供了一些就业机会。”
腾流央和记者说,以往公司这类业务依赖外发,零工需求大且对接复杂,自从村里建起“6070连心扣”共富工坊,加工纽扣变得既省事又省心。
腾流央表示:“之前,我们也都是外发的,发出去有点远,可能要30公里以外,他们得过来拿。共富工坊也较为方便,看他们每天能出多少,我们就给多少量,他们出货还可以,能及时给到我们货。”
截至目前,“6070连心扣”共富工坊的纽扣产量已经突破百万粒,带动50多位村民就业,人均月增收超千元。
相较于工艺简单的弹力绳卡扣,盘香类纽扣的制作要复杂得多。从盘、包、缝、编等手法的运用,到样式设计、颜色搭配的把控,每一步都极为讲究。鸦鹊村的杨立华老人介绍,这背后是设计者高超技巧与丰富创造力的集中体现。
杨立华表示:“第一道是‘选料’,一般都会采用棉布、绸缎布等各种花样,按照每个客户需要来定。第二道是‘落料’,选好的面料把线弄好。第三道是把剪好的条子在缝纫机上缝成扁圆形的布条。把布条对折,中间打一个葡萄结,做成大小圆圈。”
“缝钉老式服装一般七档,也有九档、十一档。缝钉在衣服上的纽扣要求对称、均匀、整齐。”杨立华说。
对鸦鹊村来说,传统纽扣制作技艺不仅是一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更承载着村民的凝聚力与向心力。在杨立华老人的带动下,村里不少人投身这一领域,盘扣文化不仅改善了村民生活,也为社区经济发展注入了动力。
鸦鹊村党总支委员陈振平介绍,在这场共富实践中,村干部们都身兼数职,成为忙碌的“多面手”。
“我们村干部是业务员,因为我们要到纽扣园区去接订单;另一方面我们又承担送货员的工作,加工完的扣子通过‘共富车’运送到相应的厂里;同时我们也是记账员。”陈振平表示。
西塘镇年产树脂、金属、贝壳、牛角、果壳等不一样的材质的各类纽扣约700亿粒,产量占全国生产交易量的一半。鸦鹊村村委会委员袁倩茵介绍,上世纪80年代,鸦鹊村作为嘉善纽扣产业的发源地之一,以家庭作坊的形式率先起步。
袁倩茵指出:“上世纪80年代末,近90%的家庭都与纽扣结缘,一批先行者借此积累了坚实的家业。进入90年代,产业愈发繁荣,几乎户户参与。随着规模壮大,许多生产者选择在隔壁村建厂,形成了更为集中的产业区,但鸦鹊村作为纽扣技艺与人才源头的根脉从未动摇。”
纽扣产业是嘉善县西塘镇的主导产业之一。当地政府为实现纽扣产业迭代升级,专门打造了西塘纽扣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利用互联网等路径,推动纽扣产业整体布局提升的同时,进行产业载体落地。西塘纽扣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负责人陈秀敏和记者说,纽扣不但可以是时尚品,还可以有科技含量。
陈秀敏介绍:“企业开发成本很高,纽扣开模成本很高,一套模具几百元,我开了二三十套模具,客户没选中,这一两万元就白花了。如果用AR来做,可能就几分钟时间,生成几十款纽扣让客户选,这就是用创新创意的设计赋能我们的产品,本来卖一元,现在可以卖七八元。还有一个是科技赋能,我们园区有33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有14家国家高新企业。纽扣会有一些科技含量,比如可以在纽扣里或标牌里植入芯片,赋予不同的价格和功能,比如老人摔倒了,子女的手机上会收到警报。”
在陈秀敏看来,作为点缀服饰的配件,纽扣的品类足够丰富,市场规模可观,但难以形成品牌效应,需要通过“高端化、国际化、品牌化”来破局。
陈秀敏表示:“相对而言,服装的面辅料企业都属于中小企业,因此在2024年提出了‘区域品牌’,西塘纽扣就是这里面之一。我们以区域品牌建设的方式引导产业高质量发展,比如,建有飞地馆,参加联合展,还有一些行业对接会,包括现在做纽扣的AR设计中心,都在为西塘纽扣的区域品牌建设一起努力。”
西塘纽扣产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新气象,鸦鹊村的村民感同身受,也去参加了。鸦鹊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凌杰说,村里建成的“6070连心扣”共富工坊不仅服务于当地纽扣产业的发展,更有助于村民增收。
“纽扣其实是支柱产业,我们所有的老百姓都是靠纽扣吃饭的。有些是做贸易的,有些是开厂的,现在阿婆们是做手工的,纽扣产业的产业链都少不了。解决了企业外发的困难,我们直接拿回来,这些阿婆愿意做,直接把这一些企业的困难给解决掉。带动了这些阿婆致富,阿婆都有养老金,他们有这样一个好阵地,可以再增加一点收入。”凌杰表示。
凌杰介绍:“共富工坊从去年的30平方米,拓展到今年的三个点位,接下来会把共富工坊再扩大。村干部把好的货源、好的产品带到鸦鹊村,承接一些高价值的订单,从而增加收入,让更多的老百姓参与进来。纽扣产业也带动了年轻人就业,无论是‘青创客’,还是学子,都可以到几家纽扣公司研发新产品。”
浙江嘉善西塘镇素有“纽扣之乡”的美誉,这里的纽扣加工制作历史已约百年,历经沉淀与发展,还逐步形成了以纽扣为核心,集聚拉链、织带等服装辅料的产业集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