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设备
九游会主页: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帕金森病患者慢慢的变多。4月11日是世界帕金森病日,专家呼吁,帕金森病并不可怕,早干预早治疗,更要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
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它主要影响患者的运动功能。通过早期的干预措施和全面的康复治疗,患者的生活品质能够获得显著的提升。
59岁的袁先生早在3年前就出现了帕金森病的早期症状,但他认为,自己症状轻微,后期就没有治疗。后来,他的症状越来越严重,如今需要坐轮椅才能出行。更糟糕的是,他变得十分焦虑,不敢参与社交,渐渐沉默寡言。在子女的陪伴下,他来到医院就诊。
经过详细的检查和评估,扬大附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刘姜冰为他制定了一套个性化的康复治疗方案。这套方案不仅包括了药物医治,还融入了物理治疗以及心理干预等多种手段。通过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师的一系列专业训练,帮助患者改善肌肉僵硬、动作迟缓等问题;和心理咨询师一起,帮助他调整心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学会怎么样与疾病共处。
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治疗,袁先生的病情得到明显改善,他的肌肉僵硬程度减轻,动作也变得更灵活。如今,他已顺利出院。
张女士退休后和子女一起生活,近期她经常在梦中大喊大叫,家人起初以为这只是普通的睡眠障碍,未引起足够重视。然而,跟着时间的推移,张女士的症状愈发严重,甚至开始影响到她和家人的日常生活。
经过一系列的检查和评估,张女士被确诊为帕金森病。这一诊断结果让张女士及其家人都感到十分震惊,因为他们从未将睡眠障碍与帕金森病联系起来。
据介绍,帕金森病是一种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慢性疾病,它会导致多巴胺等神经递质的减少,进而影响大脑对肌肉的控制。在帕金森病的发展过程中,除了常见的运动障碍,如震颤、肌肉僵硬和运动迟缓外,一些非运动症状也也许会出现,夜间大喊大叫便是其中之一,这可能与帕金森病患者大脑中的睡眠—觉醒调节机制受损有关。帕金森病患者的睡眠结构常常会发生改变,也许会出现快速眼动期(REM)睡眠行为障碍。在一般的情况下,REM睡眠期间,大脑会暂时“瘫痪”身体的肌肉,以防止人们将梦境中的动作付诸实践。然而,帕金森病患者可能失去这种保护机制,导致他们在梦中做出动作,如大喊大叫、挥舞手臂等。
此外,帕金森病患者的情绪和心理健康状态也可能受一定的影响,如焦虑、抑郁等,这些情绪问题也可能在夜间以大喊大叫等形式表现出来。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张女士的睡眠障碍得到了有效控制,帕金森病的症状也有所缓解。
72岁的李大爷,8年前因手臂颤抖和步伐缓慢去医院看病,最终被诊断为帕金森病。随着病情的发展,药物的剂量和服用频率持续不断的增加,药物也逐渐难以控制他的颤抖症状。
“刚患病时,我只是轻微的手臂颤抖,动作稍微慢一些,服药后的效果还不错。”李大爷回忆道,跟着时间的推移,他服用的药物慢慢的变多,效果却越来越差,颤抖越来越严重,以至于他不愿意出门。
经过术前评估和术后疗效预测,医生认为李大爷已经过了5年用药的“黄金期”,考虑到生活自理的需求,为他实施了DBS手术。
“这个植入体如果电量耗尽了怎么办?做了这个手术,以后还能过安检门吗?能做磁共振吗?”术前谈话时,李大爷提出了担忧。
“现在的脑起搏器采用无线充电技术,与过去需要定期更换电池的设备完全不同。”刘姜冰耐心地解释道,“过安检门完全没问题,临时关闭设备后能够直接进行1.5T的磁共振检查。目前最新款的脑起搏器还可以在不关闭设备的情况下进行3.0T的磁共振检查。”
术后6个月复查时,李大爷的症状有了显著改善,目前他的行走能力已与常人无异,生活品质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也变得更开朗。
刘姜冰介绍,早期康复训练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即便在帕金森病的早期阶段,患者的运动症状可能还不太明显,但康复训练的实施仍是迫在眉睫。
她建议,患病的人能参与各种协调性运动,如打球、游泳等,以及跳广场舞、打太极拳等传统活动。这些活动不仅有助于锻炼肌肉力量,还能有效提升身体的平衡性和协调性。对于中晚期患者,专业康复师将介入,通过专门的作业训练和功能训练,帮助患者加强平衡和关节灵活性。
面部动作锻炼:对着镜子,让面部表现出微笑、大笑、露齿而笑、噘嘴、吹口哨、鼓腮等。
腰部锻炼:站立,双腿分开同肩宽,左臂弯曲放在腰上,右臂高举慢慢向左弯曲,保持5秒;再换右侧。
上肢及肩部锻炼:站立,两臂向上甩起,至头部上方时屈肘,双手搭肩,然后两臂伸直,往下甩,放在体侧。
步态及平衡锻炼:步行时双眼直视前方,起步足尖抬高,先足跟着地再足尖着地,跨步尽量慢而大。双足分开,分别向左右、前后移动重心,并保持平衡。
衣——尽量自己穿脱。正常的情况下,只要自己能穿衣服就自己穿,穿、脱衣服是锻炼肌肉的方法。日常穿戴尽量宽松,避免细小纽扣,以拉链或魔术贴代替。鞋子选魔术贴款,鞋底避免橡胶或生胶底,以防患者向前倾倒。
食——均衡多样营养。维持均衡饮食,多吃杂粮、蔬菜瓜果,少吃动物脂肪。适量补充奶类、豆类,防止骨质疏松和骨折。每天摄入足够纤维素和水,预防便秘。牛奶等蛋白质尽量放晚饭或睡前摄入,因高蛋白影响左旋多巴药效,这类药物建议餐前或餐后1小时服用。
住——明亮安全方便。提供明亮、方便、安全的居住环境。居室保证采光和照明度,常用位置安装把手和扶杆。洗手间紧挨着卧室,用坐式马桶(与墙距离≥45厘米),放洗澡专用小椅子,浴缸底部放防滑垫。准备有盖子和吸管的水杯,防止喝水洒出。
行——不要畏惧出行。患者勿畏惧出门和活动,运动有助于治疗帕金森病。研究显示,有氧锻炼可改善患者有氧健康情况、运动功能、疲劳、情绪和认知功能。
帕金森病目前尚无特效办法能够治愈。不少病人觉得“反正治不好,吃不吃药都一样”,就认为是“被判了死刑”,然后非常沮丧、无助和绝望,甚至自暴自弃拒绝治疗。其实,比疾病更可怕的是患者的绝望和自暴自弃,帕金森病通过科学的治疗是能控制和改善症状的。
帕金森病需要终生服药。症状改善后,莫以为疾病治愈,擅自减量或者停药,可能会引起症状恶化。尤其是左旋多巴不能突然停药,以免发生撤药恶性综合征。
有些患者在药物医治后仍行动不便,就认为剂量不够,擅自增加药物剂量或药物品种。这样做开始时改善症状确实明显,但后期有可能会出现各种运动并发症(如肢体不自主舞蹈样动作),并且如果出现运动并发症极难控制。因此如果出现症状加重,或自觉症状不能改善,应请专科医生诊治,调整用药。
帕金森病本身正常情况下不会影响寿命,随着现代科学、医学水平的发展和治疗方法的多样化,慢慢的变多的患者经过正确正规的治疗,能够维持非常好的生活品质,包括运动和非运动症状的改善。但帕金森病晚期患者往往会因为行动缓慢等一系列并发症造成很严重的后果,所以要积极治疗。